中国象棋单机版这款软件能让你在没有网络的时候,也能在手机上跟电脑下棋。整个过程不需要连网,关了网也能照常开局。游戏里有多个难度等级的电脑对手,想练练手可以选简单的,想挑战就选高一点的等级。职业级别的电脑很猛,算路会多花两秒钟,但别小看这两秒——下起来你会觉得电脑几乎不会犯低级错误,走步严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,体验到被职业棋手压着打的感觉。要是你试过这款单机象棋,保准会被那个职业档的强度吓一跳,真的是滴水不漏。
下象棋不只是一种娱乐,还能锻炼脑子、培养逻辑和思路,让思维变得更灵活。想找个随时随地的对手,这款单机象棋挺合适的,没人陪也不怕,手机里就有个稳稳的对手陪你练。喜欢象棋的朋友可以来下载试试,随手一盘就能开战。
象棋介绍
中国象棋历史
中国象棋,也叫军际象棋,有很长的历史,传说起源在山西沁县(古称铜鞮)。早在战国时期,就有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。像《楚辞·招魂》里就有相关句子,另外《说苑》里也提到贵族们打象棋的情景,可见在战国时,象棋已经在上流社会流行开来了。根据这些文字记载和现存棋具的形制推断,象棋可能在周代建朝前后,诞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氏族地区。
北周象戏
中国象棋大约起源于战国,那个时候有一种叫文博的象棋玩法,每方只有六个棋子。
到唐代,象棋发生了不少变化,出现了“将、马、车、卒”这四类棋子,棋盘一度是像国际象棋那样的64格黑白格。后来又借鉴围棋的点位,把64格改成了90个点。
宋代时,象棋的形制基本定型,除了因为火药发明加入了“炮”这个兵种,还扩充了“士”和“象”。在宋代的《事林广记》里,记载了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象棋谱,这比西方15世纪出现的国际象棋谱要早两百多年。这些材料让人对“象棋起源于印度”的老说法有了不同的看法。
到了明代,为了下棋和记谱更方便,一方的“将”改称为“帅”,跟现在的叫法差不多了。
现代,象棋已经传播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,日本、菲律宾等地还成立了象棋协会,影响挺广的。
象棋的发源
早期的象棋由棋、箸、局三样东西组成。每方六枚棋子,名字像枭、卢、雉、犊、塞(二枚),棋子多用象牙雕刻。箸可以理解为类似骰子的东西,下棋前要投箸决定。局就是那种方形棋盘。比赛时常说“投六箸,行六棋”,靠技巧和算计把对方逼入死地。春秋战国的兵制以五人为伍,再加上伍长就是六人,这种六人的编制也反映在当时的棋戏里。后来又出现了叫“塞”的棋戏,去掉投箸这一步,只靠走棋来决胜,减少了侥幸因素。
秦汉时期出现雏形
秦汉时候,“塞戏”非常流行,那时也称作“格五”。在湖北云梦西汉墓和甘肃武威的出土文物里,可以看到当时塞戏的棋盘和相关画像,印证了史书里对塞戏形制的描述。三国后,象棋形制继续演变,和印度的棋类有了交流。到了北周时期(武帝在位公元561~578年),出现了《象经》和几篇著作,标志着象棋形制的第二次重要改革。隋唐时代,象棋活动逐步开展,史书记载较多。像《士礼居丛书》中关于武则天梦中下棋的故事、牛僧孺笔下的梦象棋记,都说明唐代象棋已经很普及。结合出土文物,可以看出唐代象棋形制与早期国际象棋有不少相似点。宋代更是象棋流行的黄金时期,出现了很多棋书和谱例,民间也流行各种形式的象戏。
唐代之后的象棋发展
在唐以前,象棋主要只有将、车、马、卒四种棋子。宋代晁无咎的“广象棋”有32个棋子,和现代的棋子总数一样,但棋盘样式不太确定。宋元之间,《事林广记》记载了两局完整的棋谱。明清时期大量棋书问世,像明代徐芝的《适情雅趣》、明末清初朱晋桢的《桔中秘》,清代王再越的《梅花谱》、张乔栋的《竹香斋象戏谱》都很有名。1956年后,象棋被列为国家体育项目,近年来比赛项目不断增加,包括男子团体、女子团体等。在国家级比赛中成绩突出的棋手,会被授予“象棋大师”或“特级大师”等称号。
游戏特色
1、人机对弈
这款象棋名手软件棋力挺强,你可以设置对弈时限和电脑的思考强度,和电脑对弈就像找了个合适的练习伙伴,在家也能练战术和残局。
2、棋谱分析
软件支持标准的PGN棋谱格式,可以方便地保存、载入棋谱,用分析模式复盘研究,找出特定局面的好招法,慢慢提升水平。
3、局面分析
可以随意摆设任意棋局,想演练某个残局就把局面摆好,支持人机对弈、机机仿真和电脑分析,很灵活。
4、网络对战
程序里带有一个连线界面,可以帮你自动连接到各种对弈网站,想上网找对手也很方便。
游戏玩法
国象棋是两个人轮流走子,战法上可以看到很多古代兵法思想的影子,目标是把对方的将(帅)“将死”或把对方逼到没路可走而胜出。执红者先走,双方轮流每人走一招,直到分出胜负或和棋结束。下棋过程中,从攻守变化、虚实转换、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中,你的思维会慢慢变得更敏捷。
行棋规定
1、对局开始前,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请看右图。
2、对局时,执红方先走,双方轮流各走一步。
3、轮到走子的一方,把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,或者通过吃子占领对方的交叉点,这都算是一着。
4、双方各走一着称作一个回合。
5、走子的时候,如果己方走到的位置上有对方棋子,就可以把那颗对方棋子吃掉并占据那个点。
6、如果一方的棋子在攻击对方的帅(将),并且下一手能把它吃掉,这叫“照将”或简称“将”。被将的一方必须马上用招法化解这种将的状态。要是被将后没有办法应招,就算被将死。
象棋走法
帅(将):帅或将是棋局中的核心,是双方争夺的目标。它只能在九宫内活动,可以上下左右走,每次只能沿竖线或横线走一步。帅和将不能在同一直线上面对面平视着,如果出现那种情况,走子的一方会判负。
仕(士):仕是帅(将)的贴身护卫,也只能在九宫内行动。它的走法是在九宫内沿四条斜线走一步。
相(象):相的主要任务是防守,保护自己的帅(将)。它每次沿对角线走两格,俗称“象飞田”。活动范围限制在河界内的本方阵地,不能过河;如果要走的田字中央有棋子挡着,就走不了,这叫“塞象眼”。
车:车威力最大,横竖都能走,只要路上没有棋子阻挡,步数没有限制。一辆车可以控制很多点位,所以有“一车十子寒”的说法。
炮:炮在不吃子的情况下移动和车一样。当炮要吃子时,必须在自己和对方的被吃子之间隔一个棋子(无论是己方的还是对方的),炮是棋里唯一能隔子吃子的兵种。
马:马的走法是先直走或横走一格,再斜着走一格,俗称“马走日”。马有最多八个落点,动作灵活,所以有“八面威风”的说法。如果马前面的那个方向被别的棋子挡住,马就走不了,叫做“蹩马腿”。
兵(卒):兵(卒)在没过河前只能往前走一步,过河之后不能后退,但可以左右各走一步,仍是一格一格走。虽然动作简单,但过河后的兵威力会明显增加,有句老话说“过河的卒子顶半个车”。
口语歌:
马走日字,象飞田,车走直路,炮翻山。士走斜路护将边,小卒一去不复返。
车走直路马踏斜,象飞田字炮打隔,卒子过河了不得。
更新日志
v1.86版本
新增支持通过 Wi-Fi 导入和导出棋谱文件。